我校成功举办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暨全国现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年度工作会议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15

        514日至16日,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现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简称“共同体)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以“新理念·新主张·新方案”为主题,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部署,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和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船员教育培训新政策、新要求,深入探讨如何构建适应未来航运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来自行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职业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及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头部企业代表、全国航海本专科院校的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150余人员齐聚一堂,共绘航海教育创新发展的崭新蓝图。

        高规格嘉宾阵容 共话职教发展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徐春、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怡民出席会议。中国船东协会副秘书长秦焕复、人民交通出版社副总经理夏继权、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施欣、北部湾大学副校长闫松银、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校长于忠武以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江苏省教育厅处室负责人莅临指导。

        大连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孙玉清、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原局长曹德胜、交通部天津水科院原院长张华勤、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世东、教育部职成司综改处原处长邬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邢晖等权威专家,围绕“智能航运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等前沿议题作主旨报告。乌克兰国立造船大学院士谢尔宾・谢尔吉等国际嘉宾参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多维议程亮点纷呈 深化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党委书记万健主持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王怡民代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4项全国性系列活动。徐春、曹玉梅等领导共同启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标志着全国交通运输职教周正式拉开帷幕。

        会上,温华兵代表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与南京港集团、青岛韦立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协议,进一步提升学校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成效。

         共同体理事长、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立谦作《2024年度工作报告》,系统总结共同体成立一年来在产教对接、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效,并发布2025年“智能航运师资研修”“绿色航运标准共建”等重点工作任务。共同体秘书长陈晓琴组织召开各分委会专题会议,立足理事长工作报告,结合各分委会职能定位部署2025年度工作任务,确保会议精神精准落地落实。

        领导寄语指明方向 共同体建设成果显著

        徐春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本次会议的战略意义,指出会议紧扣数字技术赋能与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为船员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他强调,共同体需进一步发挥“政行企校”联动优势,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标准共建等方面形成合力,以科技赋能人才培养,提升我国航运业国际竞争力。

        共同体自2024年在洛阳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从84家扩展至95家,覆盖航运全产业链。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等部门指导下,共同体构建起“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发起“我的航海梦”高考季直播,联动16所航海院校和35位航海人代表连线,吸引数十万学子关注。完成《航海教育机构全日制在校生见习资历认可标准》等4项标准的研制工作,在绿色航运等领域牵头10余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开发10余本新形态教材和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各具特色的校企培养师资和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大批实习岗位,彰显产教融合的强大效能,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 打造航运职教新高地

        面向未来,共同体将以“数字技术赋能”“国际标准引领”“产教生态共建”为核心,重点推进智能航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国际船员培训标准制定等项目,助力航运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和我校将继续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深化与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为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 深度融合的现代航运职教体系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航运产教融合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共同体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行业共识,创新机制模式,为教育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合作发展处)

撰稿人:王海燕

审稿人:许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