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江苏科技大学牵头,我校和江苏科技大学、淮海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发起的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在江苏科技大学成立。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镇江市副市长曹丽虹,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济干、校长王自力,淮海工学院党委书记赵炳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院长王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卫国,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李虎,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蔡华,我校党委书记马长世,副校长陈立军、王卫兵、田乃清等出席大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联盟成立大会前,召开了预备会议,六所高校代表分别签署了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并根据联盟发展需要设置了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开放共享、“船舶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院”智库建设等6个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章程(草案)》以及联盟的组织机构框架、理事会成员名单、秘书处组成人员名单以及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人员名单。首届理事会成员由发起学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组成,我校被推荐为“船舶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院”智库牵头建设单位,校长刘红明当选为“江苏船舶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院”智库建设委员会主任。
在交流大会上,六所高校领导先后作交流发言。马长世在交流发言中向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向江苏省教育厅、镇江市政府和江苏科技大学以及各兄弟学校长期以来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联盟的成立因应了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江苏海洋强省战略,六所联盟高校应在船舶与海洋类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他表示,我校作为发起高校之一,将积极作为,做好相关工作,为联盟发展做贡献。马长世对联盟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和意见:一是主动供给,促进合作;二是研究先行,转型升级;三是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四是遵循章程,保障发展。
镇江市副市长曹丽虹在讲话中说,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前景远大,适应江苏高校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的需求,立足船舶与海洋产业,打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齐心协力让联盟通过实化的运行让大家获益,希望联盟关注镇江,产学研合作,镇江市将竭尽所能提供服务,请省教育厅多加爱护、多加帮助、多加支持,希望联盟有更加务实的合作、更加美好的前景。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作了讲话,他说联盟的成立是高校协同发展的新尝试和探索,是江苏建设海洋强省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六所高校以联盟的成立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不断培优全国船舶与海洋类相关专业,打造船舶与海洋产业的服务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的水平,校校联通、军民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为江苏建设海洋强省、教育强省,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成立后的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将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实现学科之间优势互补和优势相长,提高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能力,促进各优势学科更好发展;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在队伍建设方面,推进教师资源共享和管理干部的交流;在科学研究方面,定期举办船舶与海洋类科技创新论坛,共同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共建共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共享科研成果和科技资讯;在资源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图书文献、科技平台、实验实训设施、体育场馆等的开放共享;联盟还将在社会服务、管理改革、文化建设等其他方面开展长期深入合作。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将立足船海事业,服务江苏海洋强省建设,共同打造船舶与海洋产业科技创新链,共同组建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研究的机构平台,共同建设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高校智库和行业高端智库,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以高校带动行业,切实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成立大会结束后,马长世一行在江苏科技大学许俊华副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该校部分实验实训场所。
(办公室)
会议现场
六所高校代表签署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