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承办第十一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19浏览次数:1197

    11月18日,第十一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在我院图书馆大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和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科技大学和我院承办。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科协领导,江、浙、沪三地造船学会代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院校、科研单位、海事船检、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长三角船舶工业应对危机、携手发展大计。我院党委书记马长世,副院长陈立军、陈晓琴及高教所、船舶类专业负责人参加论坛。

    马长世书记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他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院的基本办学概况和近年来学院在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多年来我院一直重视船舶工程专业的发展,为江苏省造船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他表示,我院将以承办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坚持航海特色办学,创新船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船舶人才培养质量。

    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主任朱仁庆、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郑惠民、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等领导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许钧,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工办主任秦雁等主管部门领导到会并讲话。

    论坛邀请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专家分别作题为《中国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与《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形势与趋势》的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船舶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国内外船舶市场面临的形势,并对国内外船舶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船舶行业抢抓机遇、占领市场、走出困境,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支持。

    下午,江、浙、沪三地学会领导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主旨报告并进行学术论文交流活动。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郑惠民、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副总经理郑迎革分别作题为《新常态下船海工业发展的思考》、《江海联运船舶船型开发的几点思考》、《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十三五”产业政策与思考》的报告。张圣坤在报告中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新常态下船海工业的定位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常态的特征,以创新驱动转型与升级,建立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船海工业。郑惠民在报告中提出了江海联运的新思路,分析了制约江海联运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加快江海联运船舶船型开发提出了对策思路。郑迎革的报告围绕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分析了江苏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基础与现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应对措施。上述报告对推进江、浙、沪三地海工与船舶工业的发展及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后,海军指挥学院张晓林教授作《南海形势与国家安全》专题报告,对国家海洋战略、南海当前形势及南海管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与会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与国防形势教育课,报告对推进船工与海工装备建设与船舶工业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次论坛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专家学者,相关科研单位、院校、企业代表还进行了论文交流。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缪国平、外籍人士杰森·阿斯平先生、上海船舶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谢子明、江苏科技大学教授肖民、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许飞、我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姜锐分别在会上作论文交流。交流论文紧扣论坛主题,有宏观的经济形势分析,有微观的市场调查预判,有先进绿色节能造船技术研究,有新型船用设备和海工装备设计探讨,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角度新颖,见解独特,展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本届论坛作为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科协共同创办的第十二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分论坛学术活动,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全方位的学术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得到了与会者的赞许。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增进江、浙、沪三地造船界沟通合作、促进船舶工业科研学术研究、推进造船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会议的承办单位,我院为大会提供了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保证了会议的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并进一步扩大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党委宣传部)

会议现场

学院党委书记马长世致欢迎辞

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主任朱仁庆致辞

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郑惠民致辞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致辞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工办主任秦雁讲话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许钧讲话